抑郁者,你不需要“动力”

​为什么成功学无效?成功学的书籍、录音、大会总是让人热血沸腾,但沸腾过后,总是重回原点。
我们在成功学大会上,在放下成功学的书籍后,曾扬言要改变生活,洋洋洒洒地列了很多生活的“小目标”(比如赚它一个亿)。可隔天一起床,你又丧失了所有动力,又陷入“生活没意思”的怀抱中。

问题在哪里?

问题在于,这些“成功”的建议从不教你“如何做”,它们在试图教你“如何让感觉更良好”或“如何更有动力”。但是它们从不教你,应该“如何做”。

要知道,“如何做”以及“如何让你有动力”是两回事。

设想一下,你在自己的低潮期,心情极度郁闷和糟糕。有一天早晨,你发现自己无法起床。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,你发现自己没有动力起床或者说你很难起床。

这并不是说,你只要坐起来,穿好衣服然后克服它就完事了,抑郁患者知道这不是简单的事情。

但如果是成功学专家呢?他十有八九会建议你克服自己的坏情绪,想想积极的事情,告诉自己很棒,让你自己感觉好起来,然后就有动力起床了。

我们有个固有的思维定式,有“动力”才能把事情做成。你看,由成功学专家来帮助一个抑郁者起床,真的成吗?

让我们转换一下思维,问自己另一个问题:谁说一定要有“动力”,谁说一定要“感觉好”、“积极”才能做事?我们大部分人的问题在于,我们认为人需要有“动力”,才能好好做事。这似乎是每个人从出生起就被教授的课程。你要有远大的目标、你需要有责任感等等,有了这些,才能真正开始打拼事业。

但是,真的需要这些吗?一个人真的需要变得很积极,拥有远大的目标,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,才能开始做事吗?你在低潮期、你很消极怎么办?

我们的心情就像天气,有晴天有阴天。晴天人会容易变得开朗,阴天人会变得比较郁闷。(当然,有人是相反的)人需要学会与自己的心情共存。

一个有趣的事情是,人可以仅仅凭着习惯就成功地做许多事情,比“动力”强多了。那些完成很多作品的人,很少在吹嘘自己很“积极”,目标多么远大。相反,他们总是强调事情的做法,他们一点都不在乎当下心情如何,却很在乎每天完成固定的动作。

英国小说家安东尼·特洛勒普(Anthony Trollope)每天在上班前会进行3个小时的写作。如果他在3个小时内能够写完一部小说,他马上接着写下一部。(他的一生,完成了47部长篇小说)

这一点上,所有的成功作家几乎都是相似的,不管是查尔斯·达尔文还是约翰·格里森姆(John Grisham, 美国作家),他们只强调自己特定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的数量。不管他们有没“动力”,是否“感觉良好”,“积极”还是“消极”,他们都在写作。

因此,当我们真的想要做点什么的时候,先不要去想“我没有精神或动力”,试着先和自己的“阴天”共处。换言之,开始之前,你不需要所谓的“动力”,只顾开始就可以了。

 

参考资料:
The Antidote: Happiness for people who can’t stand positive thinking – Oliver Burkeman

图片:
unsplash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